1. 主頁 > 注冊會計師 > 注冊會計師資訊 > 2011年注會科目組合報考難易程度分析及注意事項

          2011年注會科目組合報考難易程度分析及注意事項

          發布時間:2011-03-11 13:11  來源:注冊會計師資訊 查看:打印  關閉
          銀行招聘網(www.0594zp.com)溫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聯系、無需任何條件、工作地點不限”,收取服裝費、押金、報名費等各種費用的信息均有欺詐嫌疑,請保持警惕。

          一、注冊會計師考試科目組合報考難易程度

            1、兩門的報考方案

           

            (1)會計和審計。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一般來說審計和會計的聯系比較大,比如審計中十三章到十七章屬于審計理論和實務結合的部分,這部分中涉及了很多的會計知識,這些知識都是需要理解和掌握的;另外審計中的調整報表的分錄實際上就是在會計分錄基礎上,把涉及到的調整科目換成了最終的報表項目,雖然表面上看會計分錄和審計調整分錄差異很大,其實兩者的淵源是一樣的;另外就是審計對于企業內部控制的考慮,涉及到了企業內部信息流轉,這個流程本身也是需要會計知識做基礎的。因此不管是基本的審計理論還是審計實務都是和會計知識緊密相關的,會計和審計雖然都是難度比較大的科目,但是在一起學習可以相互促進,花費的時間要少于單獨學習兩門的時間。

            (2)會計和稅法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會計和稅法的結合還是比較緊密的,很明顯的一點就是會計中的所得稅章節,這個自然不用多說。還有就是所得稅的問題是貫穿會計全書的一根主線,不管是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還是收入確認一章,還是長期股權投資,還是日后調整事項、還是或有事項等章節,遞延所得稅的考察一直是個重點,也是貫穿起來的一個主線,所以對于稅法知識是否了解將直接影響遞延所得稅的分錄處理。所以學習會計是不能不知道稅法知識的,因為在會計的考察中涉稅會計處理也一直是個重點,不僅僅是遞延所得稅的問題了,所以當涉稅會計逐漸成為考試的重點,會計和稅法的聯系逐漸加強了。所以學習會計的時候學習稅法是個不錯的選擇,對于整體把握會計教材幫助都是很大的。

            (3)經濟法和稅法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屬于經濟法范疇,但是稅法不屬于注會經濟法范疇。而且稅法考慮的是實體如何征稅,經濟法考慮的是法律關系,研究的是不同的方面和層次,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么聯系。不過兩個科目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很簡單,對于比較畏懼注會的考生來說可以拿來練手,先建立自信。

            (4)財管和風險管理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新考試制度下風險管理主要來自現行制度下的財管,那么財管和風險管理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甚至是新制度下所有科目中聯系最為緊密的兩個科目了,風險管理中既有財管中的計算,比如企業價值評估,又有審計中的理論內容,比如內部控制的介紹,是個比較綜合性的科目,不過從學習的難度上來看,主要還在于計算方面,所以財管的學習有利于促進風險管理的學習。新考生報考這兩門是比較合適的,除了上面說的原因,還在于新制度改革之初,風險管理的難度不會太高。

            (5)風險管理和審計 難度:★★★★★ 聯系度:★★★★ 時間花費:★★★★★

             新制度下的風險管理科目有內部控制的相關內容,這些對學習審計是很有幫助的,學員只有掌握了企業的內部控制設置,比如各個環節的票據、流程等等,才能理解審計程序設置的原因和目的,也才能自己理解和掌握好審計程序的具體運用。審計程度千差萬別,但是基本原理是不變的,就比如存在認定是逆查法,完整性認定是順查法,不變的是原理,變的只是票據和內控的說法,大家還是應該了解清楚這個本質。

            (6)其他組合主要是從難度上來考慮的:

            一般來說會計和審計的難度最大,財務管理次之,最后是經濟法和稅法。如果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可首選會計、審計、稅法等科目;如果是非會計專業的考生,可首選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科目,因為會計和審計科目難度較大,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如果沒有非常強的實力以及時間和精力,考生不要一次報考6科。

             2、三門的報考方案

            新制度因為有六門,所以建議一年三門的速度報考,加上最后的綜合階段測試,大致三年通過注會,這個速度是比較合適的,超過三年了知識的更新跟不上,學習綜合測試的時候還需要重新學習之前的科目。

            (1)會計、審計和稅法 難度:★★★★

             這個組合中會計和審計、會計和稅法的聯系都比較緊密,而且稅法難度并不是很難。

            (2)會計、審計和風險管理 難度:★★★★

             這個主要是考慮了審計和風險管理的關系,而且第一年新制度下風險管理難度不是很大,所以考一考還是值得的。

            (3)財管、風險管理和審計 難度:★★★★★

            這個也是考慮了風險管理和審計的聯系,三個科目互相促進。

            (4)會計、稅法和經濟法 難度:★★★

            這個主要突出的是會計和稅法的關系,經濟法搭配主要是從難度上考慮的。

            (5)審計、風險管理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稅法或者經濟法主要也是難度的調節。

            (6)財管、風險管理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7)其他組合,兩個聯系比較緊密的科目,加上稅法或者經濟法作為難度調劑

            這樣的報考方案比較省力,而且進度符合一般人的情況,新考生是可以重點考慮三門的報考方案的。 3、四門的報考方案

            (1)會計、審計、稅法和經濟法 難度:★★★★

            (2)會計、審計、風險管理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3)財管、風險管理、審計和稅法/經濟法 難度:★★★★★

            (4)審計、風險管理、稅法和經濟法 難度:★★★★

            其他方案主要考慮到自己的基礎和未來的計劃。

             4、五門的報考方案

            可以在之前分析的基礎上,增加一兩門比較簡單的或者自己擅長的科目。

             5、六門的報考

            之前舊制度下每年都有全科通過注會的考生,但是數量都不多,全國大致上在20個左右,通過的餓難度是大,但是可能性還是有的,所以全職考試的、基礎比較好的可以考慮全科報名;而且新制度分為了兩個階段考試,分散了注會考試的難度,可能第一層級一次通過的人會增加,難度也會相應減少,加上新制度改革之初,總體難度并不會太難,因此選擇全科報考是可以考慮的,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即便是通過四門或者五門也是很成功的。

             二、報考前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

          因為每個考生的備考時間和專業基礎不同,所以在報考科目上不要盲目,有的人偏向文科,有的人偏向理科,所以,要充分認識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根據自己的喜好,合理選擇所報考的科目。此外,要充分認識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難度,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考生一定不要盲目報考舊制度下五科或者新制度下六科,畢竟一年通過所有考試科目的人是少數,建議在報考時應選擇報考2至3門,新制度下建議一年報考三門,這樣,不僅為以后的考試在時間上多留余地,還可以熟悉考題,一旦這次沒有通過,也可作為來年考試的一次試考。

            其實文理的選擇并不是特別重要,本身注會考試中涉及到的計算并不復雜,初中水平就能夠搞定,關鍵在于理解和運用,所以學習注會并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數學基礎,掌握好每個細節的地方,那么以后各種復雜的公式也就沒有問題了。就比如說現金流的折現問題,你知道一年的現金流折現,那么若干年的折現不就是資產的價值了嗎?如果每年的現金流相等,不就是年金的折現嗎?年終支付改年初支付了,無非是預付年金的折現,為什么公式會出來一個“+1”,就在于從第二期開始看又是一個一般年金折現,再加上個第一期,道理就這么簡單,之所以難是因為簡單的沒有學通,復雜的沒有看清。

            學習注會重要的不是知識基礎,而在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什么都不是死的,都是活靈活現的,所以有很多人認為都應該死記硬背,其實并沒有掌握到注會學習的本質,注會就是實務性內容,將來考出證書是要做實務工作的,題目和教材來源于實務,一定是很活的東西,那么就需要很多的理解和聯想,帳為什么要這么做,原理是什么?注意在學習中找到門道,在具體的業務中體會配比原則,體會一貫性原則等等。

            說了這么多其實就是一個意思,報考的時候不需要過于擔心自己的知識背景,只要你計劃好了幾年通過考試,那么先找聯系大的科目一起學習,或者直接就找兩個聯系不大的但是簡單的科目練手。不過一個基本的計劃是:難的科目開始,簡單的科目收尾,主要是考慮到大家的學習能力是下降的,工作是越來越忙的,因此難的科目首先通過了有好處

          分享到:

          熱評話題

          Back to Top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