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 銀行新聞 > 行業新聞 > 銀行業繼續走總量擴張型發展道路難以為繼

          銀行業繼續走總量擴張型發展道路難以為繼

          發布時間:2014-01-02 14:33  來源:行業新聞 查看:打印  關閉
          銀行招聘網(www.0594zp.com)溫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聯系、無需任何條件、工作地點不限”,收取服裝費、押金、報名費等各種費用的信息均有欺詐嫌疑,請保持警惕。
          2017年銀行校園招聘網申模擬系統是全國首個網申智能評分系統,幫你網申通過率提高5倍
          點擊參加

            銀行業繼續走總量擴張型發展道路難以為繼

            中國工商銀行董事長 姜建清

            2013年,我國已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的強盛令世界矚目。與此同時,中國金融業也走過了百年不平凡的道路。我想用幾個值得記憶的歷史時段來回顧一下中國金融的難忘歷程。

            最近,我看了一張1913年的世界20大銀行的排行表,當時歐洲是世界的金融中心,歐美銀行占據著全球金融業的絕對主導地位。按資產排名,20大銀行中,英國占9家,資產占比高達44.8%;德國占4家,其中德意志銀行資產位列全球第一;法國3家;美國2家;其余兩家來自比利時和奧地利。百年前的中國,內憂外患、積貧積弱,當時最大的兩家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總資產分別約為813萬英鎊和317萬英鎊,分別只為德意志銀行的7.2%和2.8%。而到了百年后的2013年,英國《銀行家》雜志按總資產排名全球前20大銀行中,中國的銀行有4家,總資產91320億美元,占20家銀行資產總額的比重約為21%;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據第1、第9、第11和第14位。在全球千家銀行排行榜中,中國的銀行占據了96席。如果從資本、利潤、市值等更具價值的指標來看,中國銀行業的崛起也清晰可見。

            中國經濟的卓越表現和中國金融業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中國人民銀行的出色貢獻。回顧六十五年前,中國人民銀行在解放戰爭的硝煙彌漫中誕生。當時國家經濟滿目瘡痍,面臨崩潰,金融市場一片混亂,惡性通脹長達二十年之久,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降至1890年的水平。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家怎會有強盛的民族金融?1948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宣告了新中國金融的誕生,金融業的新時代開始了。穩定、獨立和統一的貨幣的誕生,統一的金融體系的形成,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十年前的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由此,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牽頭推動了中國銀行業一系列波瀾壯闊的變革,在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和就業增長以及保持國際收支平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持續完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出色地發揮了中央銀行作用。

            也是在三十年前的1984年1月1日,工商銀行正式成立,并承接了中國人民銀行原來經辦的工商信貸、儲蓄存款業務及遍布城鄉的營業機構。30年來在此基礎上,工商銀行經歷了由一家國家專業銀行到國有商業銀行再到國際公眾持股公司的歷史性跨越。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工商銀行的總資產、客戶存款余額和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8.7萬億、14.7萬億和9.6萬億元人民幣,較成立時分別增長了67倍、86倍和38倍。自2003年引入國際審計以來,凈利潤從2003年的226億元增至2012年的2387億元,年復合增率達到30%,成為同期全球成長性最好的金融機構之一。工商銀行30年的發展歷程,是中國金融業改革發展的縮影,也是一個時代變遷的縮影。

            十年前的2003年,在前期積累眾多問題、不堪負重、被國際國內主流媒體描述為“技術上已經破產”的中國銀行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和中國人民銀行頗具膽識的策略性操作,開始了脫胎換骨的股份制綜合改革之路。通過這場脫胎換骨的改革,中國銀行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綜合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空前提升。以工商銀行為例,目前工商銀行在一級資本、利潤、市值、總資產、營業收入、存款、貸款、品牌價值等多項指標上領先全球同業。股改上市以來,工商銀行累計上繳稅利4750億元,再加上國有股權分紅和增值部分,不僅全面覆蓋了國家在其改制中的成本,而且實現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不良貸款率從最高時的47.5%降至不到1%,撥備覆蓋率、ROA和ROE指標均處于國際領先水平;現代公司治理、銀行信息化、國際化、綜合化上了新臺階。

            縱觀1913年至2013年全球金融業的沉浮變遷,回顧中國人民銀行成立六十五年來不斷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前進的光輝歷史,結合工商銀行三十年來尤其是近十年來走過的風雨之路,使我們深刻領悟到其背后蘊含的規律,從而獲取到引領未來發展的智慧。

            首先,一國銀行的發展離不開母國經濟政治力量的強大,金融的穩定發展會大力推進經濟繁榮。金融是經濟的縮影,金融與實體經濟興衰相伴,國家強才能經濟強,經濟強才能金融強。百年來,兩次世界大戰和20世紀20年代末的經濟大蕭條嚴重沖擊了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全球金融格局同時也出現了重大演變。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核心地位;此后美元更從貨幣發行、金融規則、金融市場及跨國銀行等諸多方面主宰了世界金融。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多元化、全球化的加深,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金融格局再度出現了深度調整。依托國家綜合國力的日益強大,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力量開始崛起,世界銀行業的重心東移。正是因為國家經濟實力的強大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正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卓有成效的貨幣政策調控和宏觀審慎管理,正是因為中國金融監管部門的有效監管,正是因為中國銀行業持續努力促進經濟發展,持續改革創新提升資金配置效率,中國銀行業才會取得今天的成就。

            其次,需清醒認識銀行業的脆弱性,切實防范風險。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的特殊機構,有著與生俱來的內生脆弱性。銀行脆弱性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爆發風險。銀行體系的脆弱性或源于全球經濟政治局勢及金融市場外部環境的改變,或源于經濟周期及實體經濟的惡化;亦與銀行內部的風險偏好和錯誤的經營決策直接相關。經營偏離穩健軌道,資產質量惡化,業務結構失衡,最終難逃破產出局的悲慘命運。歷史上多少家優秀銀行已成過往云煙。前面所說的百年前的世界20大銀行,至今只有5家尚存。世界銀行業跌宕起伏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活生生的案例。

            今天中國銀行業到達了世界銀行業同業期望登臨的位置。但我們走的是一條沒有前車之鑒的探索之路,前面仍有許多難以預見的風險和挑戰。與龐大規模體量如影相伴的是巨大的資本補充和風險管控壓力。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加強金融監管,加強商業銀行風險和內控管理須臾不可放松。

            其三,改革和創新是一家銀行打造“百年老店”的根本動力。經濟發展的實質在于創新;創新增添發展活力,降低經營成本。創新包括制度創新、體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業務創新。中國銀行業過去所取得的成就離不開改革創新,如十年前銀行業通過改制上市來破解發展難題就是最成功的改革創新。以工商銀行為例,2004年改制之前,工商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高達24.24%,這其中還沒有包括五級分類法和一逾兩呆之間的“剪刀差”以及9000億元左右借新還舊的所謂“常青藤貸款”這類潛在的不良貸款,如果僅靠盈利來消化歷史包袱大致需要8年左右的時間。改革刻不容緩。這一時刻,黨中央和國務院果敢決策,加速推進股份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參與制定了整個股改方案的設計。

            但未來我們發展所面臨的困難之多、挑戰之多、風險之多一點也不亞于上一個十年。隨著我國經濟轉型和金融改革的深化,銀行傳統業務正在逐步失去規模快速擴張的環境。繼續走總量擴張型的發展道路受到資本補充及風險控制制約難以為繼。銀行必須堅持市場化導向和商業銀行經營原則,走以結構優化、效率提升、資本節約為主要特征的內涵式發展道路已是必然。通過創新破解體制機制性障礙已成為商業銀行提升效率效益、降低交易成本的必由之路。利率匯率市場化的推進、資本市場的爭奪、互聯網金融的挑戰、對外開放的加快,會倒逼銀行業加速改革。銀行會進一步向中小企業和個人金融傾斜,向零售金融和財富管理進軍,向大數據和銀行信息化投資,向國際化和綜合化發展,從資產持有大行向資產管理大行、由存貸款利差收入為主向多元均衡盈利增長格局、由本土傳統商業銀行向全球大型金融集團的轉變,走出一條資產與資本相平衡、質量與效益相兼顧、成本與效率相統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型。在金融迅速變革的時代,只有適者生存,適者就是改革者和創新者。■(本文根據作者在中國人民銀行成立65周年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整理)

          分享到:

          熱評話題

          Back to Top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