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前位置: 首頁 > 銀行考試網 > 銀行筆試 > 考試大綱 >

          銀行專崗計算機考試大綱

          時間:2020-07-11 來源:未知 點擊:
          第一部分計算機組成原理
            一、浮點數
            浮點表示法就是小數點在數中的位置是浮動的。在以數值計算為主要任務的計算機中,由于定點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數的范圍太窄,不能滿足計算問題的需要,因此就要采用浮點表示法。在同樣字長的情況下,浮點表示法能表示的數的范圍擴大了。計算機中的浮點表示法包括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階碼(表示指數,記作E);另一部分是尾數(表示有效數字,記作M)。設任意一個數N 可以表示為N=M×其中,2 為基數;E 為階碼;M 為尾數。浮點數在機器中的表示方法如下:
            階符E數符M
            階碼部分                            尾數部分
            由尾數部分隱含的小數點位置可知,尾數總是小于1 的數字,它給出該浮點數的
            有效數字。尾數部分的符號位確定該浮點數的正負。階碼給出的總是整數,它確定小數點浮動的位數。浮點數表示法對尾數有如下規定:
            0.5 ≤M<l即要求尾數中第一位數不為零,這樣的浮點數稱為規格化數。
            在浮點數表示和運算中,當一個數的階碼大于機器所能表示的最大階碼時,產生“上溢”,如圖2-1 所示。上溢時機器一般不再繼續運算而轉入“溢出”處理。當一個數的階碼小于機器所能表示的最小階碼時,產生“下溢”,此時溢出的數絕對值很小,通常將尾數各位置為0,按機器零來處理,此時計算機可以繼續運行。

            三、指令尋址
            (一)立即尋址在取指令時,操作碼和操作數被同時取出,不必再次訪問存儲器,從而提高了指令的執行速度,如圖1-2 所示。立即尋址的特點是操作數本身設在指令字內,即形式地址A 不是操作數的地址,而是操作數本身,也稱立即數。由于操作數是指令的一部分,故立即數的大小將受到指令長度的限制。
            (二)直接尋址
            指令中地址碼字段給出的地址A 就是操作數的有效地址:EA=A,如圖1-3 所示。直接尋址的缺點在于A 的位數限制了操作數的尋址范圍,且必須修改A 的值,才能修改操作數的地址。
            (三)間接尋址
            指令中給出的地址A 不是操作數的地址,而是存放操作數地址的地址:EA=(A),如圖1-4 所示。間接尋址要比直接尋址靈活得多,它的主要優點為:一是擴大了尋址范圍,可用指令的短地址訪問大的主存空間,二是可將主存單元作為程序的地址指針,用以指示操作數在主存中的位置。當操作數的地址需要改變時,不必修改指令,只需修改存放有效地址的那個主存單元(間接地址單元)的內容就可以了。
            除去一級間接尋址外,還有多級間接尋址。多級間接尋址為取得操作數需要多次訪問主存,即使在找到操作數有效地址后,還需再訪問一次主存才可得到真正的操作數。若指令字長和存儲字長均為16 位,A 為8 位,則直接尋址范圍為28,一級間接尋址的尋址范圍可達216。當多級間接尋址時,可用存儲字的首位來標志間接尋址是否結束。如圖3-3(b)中,當存儲字首位為“l”時,標明還需繼續訪存尋址;當存儲字首位為“0”時,標明該存儲字即為EA。由此可見,存儲字首位不能作為EA 的組成部分,因此,它的尋址范圍為215。
            (四)寄存器尋址
            指令中地址碼部分給出某一通用寄存器的編號,所指定的寄存器中存放著操作數,如圖1-5 所示。它有兩個明顯的優點:一是從寄存器存取數據比主存快得多;二是由于寄存器的數量較少,其地址碼字段比主存單元地址字段短得多。
            (五)寄存器間接尋址
            指令中的地址碼給出某一通用寄存器的編號,被指定的寄存器中存放操作數的有效地址,而操作數則存放在主存單元中,如圖1-6 所示。這種尋址方式的指令較短,并且在取指后只需一次訪存便可得到操作數。
            (六)隱含尋址
            隱含尋址是指指令字中不明顯地給出操作數的地址,其操作數的地址隱含在操作碼或某個寄存器中。如一地址指令格式,只給出一個操作數的地址,另一個操作數隱含在累加器ACC 中,故累加器ACC 對一地址指令格式來說是隱含地址,如圖1-7 所示。
            (七)堆棧尋址
            在堆棧尋址的指令字中沒有形式地址碼字段,它是一種零地址指令。堆棧尋址要求計算機中設有堆棧。堆棧既可用寄存器組來實現,也可利用主存的一部分空間作堆棧,前者稱為硬堆棧,后者稱為軟堆棧。
            第二部分計算機操作系統
            一、線程和進程的比較
            (一)調度
            傳統的操作系統中,作為擁有資源的基本單位和獨立調度、分派的基本單位都是
            進程。引入線程的操作系統中,則把線程作為調度和分派的基本單位,而進程作為資源擁有的基本單位,線程基本上不擁有資源。
            (二)并發
            在引入線程的操作系統中,不僅進程之間可以并發執行,而且在一個進程中的多個線程之間也可并發執行。
            (三)資源
            進程是系統中擁有資源的一個基本單位。一般線程自己不擁有系統資源(也有一點必不可少的資源),但它可以訪問其隸屬進程的資源,即一個進程的代碼段、數據段及所擁有的系統資源。
            (四)系統開銷
            在創建或撤消進程時,操作系統所付出的開銷明顯大于線程創建或撤消時的開銷。
            二、死鎖
            (一)死鎖產生的原因產生死鎖的原因可歸結為如下兩點:
            1.競爭資源
            當系統中供多個進程共享的資源如打印機、公用隊列等,其數目不足以滿足諸進
            程的需要時,會引起諸進程對資源的競爭而產生死鎖。
            2.進程間推進順序非法
            進程在運行過程中,請求和釋放資源的順序不當,也同樣會導致產生進程死鎖。(二)死鎖產生的必要條件
            死鎖的發生必須具備下列四個必要條件:
            1.互斥條件
            指進程對所分配到的資源進行排它性使用,即在一段時間內某資源只由一個進程占用。如果此時還有其它進程請求該資源,則請求者只能等待,直至占有該資源的進程用畢釋放。
            2.請求和保持條件
            指進程已經保持了至少一個資源,但又提出了新的資源請求,而該資源又已被其它進程占有,此時請求進程阻塞,但又對自己已獲得的其它資源保持不放。
            3.不剝奪條件指進程已獲得的資源,在未使用完之前,不能被剝奪,只能在使用完時由自己釋放。
            4.環路等待條件
            指在發生死鎖時,必然存在一個進程——資源的環形鏈,即進程集合{P0,P1,P2,…,Pn}中的P0 正在等待一個P1 占用的資源;P1 正在等待P2 占用的資源,……,Pn 正在等待已被P0 占用的資源。
            (三)死鎖的處理
            為保證系統中各進程的正常運行,應事先采取必要的措施,來預防發生死鎖。系統已經出現死鎖后,則應及時檢測到死鎖的發生,并采取適當措施來解除死鎖。目前,處理死鎖的方法可歸結為以下四種:
            1.預防死鎖
            這是一種較簡單和直觀的事先預防的方法。該方法是通過設置某些限制條件,破壞產生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中的一個或幾個條件,來預防發生死鎖。
            2.避免死鎖
            該方法同樣是屬于事先預防的策略,但它并不須事先采取各種限制措施去破壞產生死鎖的四個必要條件,而是在資源的動態分配過程中,用某種方法去防止系統進入不安全狀態,從而避免發生死鎖。
            3.檢測死鎖
            這種方法并不須事先采取任何限制性措施,也不必檢查系統是否已經進入不安全區,而是允許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發生死鎖。但可通過系統所設置的檢測機制,及時地檢測出死鎖的發生,并精確地確定與死鎖有關的進程和資源;然后,采取適當措施,從系統中將已發生的死鎖清除掉。
            4.解除死鎖
            這是與檢測死鎖相配套的一種措施。當檢測到系統中已發生死鎖時,須將進程從死鎖狀態中解脫出來。常用的實施方法是撤銷或掛起一些進程,以便回收一些資源,再將這些資源分配給已處于阻塞狀態的進程,使之轉為就緒狀態,以繼續運行。
            三、調度算法
            (一)先來先服務調度算法先來先服務(First Come First Served,FCFS)調度算法總是把當前處于就緒隊列之首的那個進程調度到運行狀態。
            優缺點:
            有利于長作業(進程)而不利于短作業(進程);
            有利于CPU 繁忙型作業(進程)而不利于I/O 繁忙型作業(進程)。
            (二)短作業/進程優先調度算法
            短進程優先調度算法(Shortest Job/Process First,SJ/PF)中,每次選擇的是已進入系統的、要求服務時間最短的進程。是對FCFS 算法的改進,其目標是減少平均周轉時間。
            優點:
            比FCFS 改善平均周轉時間和平均帶權周轉時間,縮短作業的等待時間;提高系統的吞吐量;
            缺點:
            對長作業非常不利,可能長時間得不到執行;未能依據作業的緊迫程度來劃分執行的優先級;難以準確估計作業(進程)的執行時間,從而影響調度性能。
            (三)高優先權優先調度算法
            優先權調度算法可分為:非搶占式優先權算法、搶占式優先權調度算法。優先權可分為:
            靜態優先權:在創建進程時確定,且在進程的整個運行期間保持不變。
            動態優先權:是指在創建進程時所賦予的優先權,根據就緒進程等待CPU 的時間長短來決定。
            動態優先權的變化規律可描述為:
            優先權=(等待時間+要求服務時間)/要求服務時間
            = 響應時間/要求服務時間
            = 響應比
            這種算法即為高響應比優先調度算法(Highest Response-ratio Next,HRN),它既照顧了短作業,又考慮了作業到達的先后次序,不會使長作業長期得不到服務。因此實現了一種較好的折衷。
            由于每次調度前要計算響應比,系統開銷也要相應增加。
            四、基本的分頁存儲管理
            在分頁存儲管理方式中,如果不具備頁面對換功能,則稱為基本的分頁存儲管理方式,它不具有支持實現虛擬存儲器的功能,它要求把每個作業全部裝入內存后方能運行。
            (一)頁面與頁表
            基本的分頁存儲管理方式中,系統將一個進程的邏輯地址空間分成若干個大小相等的片,稱為頁面或頁。相應地,將內存空間分成若干個與頁面同樣大小的塊,稱為物理塊或頁框。內存的分配以塊為單位,并允許將一個進程的若干頁分別裝入到多個不相鄰的物理塊中。
            為了地址映射的方便,頁面的大小通常設置成2 的冪。如果頁面的大小為2k 字節,邏輯地址的長度為n 位,則分頁系統的地址結構如圖2-1 所示,可將線性的邏輯地址分成兩部分:右邊的k 位為頁內位移量(即頁內地址)W,左邊的n-k 位為頁號P。
            (二)地址變換機構
            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邏輯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轉換是在進程執行的過程中,由硬件地址變換機構借助于頁表自動進行的。
            【例題】在一個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頁表內容如下所示:
            若頁的大小為1K,則地址轉換機構將邏輯地址100 轉換成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解析】頁的大小為4K,邏輯地址為100,易知所在頁號為0,頁內偏移量為100,由頁表可知頁號0 所對應的塊號為2,則其對應的物理地址為4K×2+100=8292。
            第三部分計算機網絡
            一、網絡協議
            (一)協議的定義簡稱為協議,是為進行網絡中的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準或約定。
            (二)協議的三要素
            語法:數據與控制信息的結構或格式。
            語義:需要發出何種控制信息,完成何種動作以及做出何種響應。
            同步:事件實現順序的詳細說明。
            二、OSI 參考模型
            (一)分層的好處
            各層之間是獨立的、靈活性好、結構上可分割開、易于實現和維護、能促進標準化工作。
            (二)分層的原則
            若層數太少,就會使每一層的協議太復雜。
            層數太多又會在描述和綜合各層功能的系統工程任務時遇到較多的困難。
            (三)OSI 層次
            1977 年,開放系統互聯參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
                  表3-1

            三、IPV4 地址的特點
            (一)唯一性在Internet 上的計算機所擁有的IP 地址是不同的,即網絡中不能有兩臺主機同時使用同一個IP 地址。
            (二)固定長度
            IPV4 地址是由 32 位二進制表示的,在 IPV4 地址中理論可以放232個 IP 地址,當然去掉一部分特殊的IP 地址后,使得IP 地址的總數量會減少。
            (三)點分十進制
            由于32 位二進制不容易記憶和書寫,所以在書寫IP 地址的時候,需要用到點分十進制書寫,即把32 位二進制平均分成4 個字節,然后把二進制數轉化為十進制書寫,中間用點號隔開。轉化后十進制數值不大于255。
            (四)可變性
            當計算機所在的網絡發生變化后,其IP 地址也要跟著發生變化。注意這里的變化指的是網絡發生變化不是計算機的位置變化。
            注意:邏輯(IP)地址可變,但是物理(MAC)地址不可變。
            (五)組成
            IP 地址由兩部分組成:{<網絡號>,<主機號>}
            網絡號:表示計算機所在的網絡,路由器在進行路由選擇的時候使用的。
            主機號:表示網絡中的某臺主機,是計算機在某個網絡中的唯一標識。
            網絡號相同的計算機可以不經過路由器的轉發就可以直接通信。
            四、子網劃分
            (一)劃分子網劃分的好處節約IP 地址,避免浪費,使得大網絡劃分成小的網絡,這樣可以分配給公司使用,能很好的解決IP 地址緊缺的問題。
            限定廣播的傳播,可以把計算機網絡中的廣播限制在一個小的廣播域。
            保證網絡的安全,有助于覆蓋大型地理區域。
            (二)子網數量計算
            形成子網的數量計算:從主機位借位當網絡位來使用。
            (三)子網劃分例題
            C 類地址例子:網絡地址202.168.10.0;子網掩碼255.255.255.192 或26。第一步:子網數= 22 ? 4(原來 C 類默認是 24 位子網掩碼,現在有 26 位子網掩
            碼,借了2 位)第二步:主機數= 26 =64(計算機網絡可用主機的數量是 64-2=62 個)

            五、網絡設備
            (一)中繼器REPEATER
            中繼器是對信號進行再生和還原的網絡設備。物理層設備。
            缺點:增加了延時。
            (二)集線器
            集線器的英文稱為“Hub”,擴大網絡的傳輸距離,多端口中繼器。
            工作在計算機物理層設備;多口網絡設備;信號的放大再生功能;半雙工通信;廣播式數據傳輸;本身是一個沖突域;形成共享式以太網。物理層設備。
            (三)網橋
            網橋是用于連接兩個相同類型的局域網。數據鏈路層設備。
            (四)交換機
            工作在計算機數據鏈路層設備;多口網絡設備;信號的放大再生功能;全雙工通信;根據幀里數據的MAC 地址和緩存中的路由表轉發數據;隔絕廣播風暴,形成交換式以太網。數據鏈路層設備。
            (五)網卡
            網卡是工作在鏈路層的網絡組件,是局域網中連接計算機和傳輸介質的接口。
            (六)路由器
            路由器(Router),是連接因特網中各局域網、廣域網的設備,它會根據信道的情況自動選擇和設定路由,以最佳路徑,按前后順序發送信號。
            工作在網絡層的設備;用于連接局域網和廣域網、廣域網與廣域網的設備;連接不同類型和不同協議的網絡;路徑選擇功能(知道從原點倒目的節點的完整路徑);數據過濾功能(類是于防火墻);網絡管理功能(子網劃分技術);隔絕IP 地址引起的廣播風暴。
            第四部分計算機數據結構
            一、棧
            (一)棧的定義
            1.棧的定義
            棧是一種只能在一端進行插入或刪除操作的線性表。棧中的數據元素是線性關系。
            棧頂:允許進行插入或刪除操作的一端。
            棧底:不允許進行插入和刪除操作,固定不變的一端。
            入棧:棧的插入操作。
            出棧:棧的刪除操作。
            2.棧的特點
            先進后出(first in last out,簡稱FILO)、后進先出(last in first out,簡稱LIFO)。
            例:若已知棧的輸入序列為1、2、3,則輸出序列應該有多少種?
            【答案】輸出序列共有5 種,分別是123、132、213、231、321。
            3.棧的存儲結構
            (1)順序棧
            使用順序存儲結構存儲棧
            (2)鏈式棧
            使用鏈式存儲結構存儲棧
            (二)棧的順序存儲結構和實現
            1.初始化棧
            初始化一個棧S,只需將棧頂指針置為-1 即可,代碼如下:
            void InitStack(Sqstack &S)
            {
            S.top = -1;
            }
            2.入棧
            int Push(SqStack &S,int x) //變量x 內存儲的是入棧的元素
            {
            if(S.top == MAXSIZE-1) //進棧時必須判斷是否棧滿,若棧滿,則不能進棧
            return 0;
            ++(S.top); //移動指針
            S.data[st.top] = x; //將元素入棧
            return 1;
            }
            3.出棧
            int Pop(SqStack &S,int &x) //取出的元素存入x
            {
            if(S.top==-1) //如果棧空,不能出棧
            return 0;
            x=S.data[S.top]; //取出元素
            --(S.top); //移動棧頂指針
            return 1; //出棧成功
            }
            二、隊列
            (一)隊列的定義
            1.隊列的定義
            隊列是一種運算受限制的線性表,元素的添加在表的一端進行,而元素的刪除在表的另一端進行。
            隊頭:允許刪除元素的一端
            隊尾:允許添加元素的一端
            入隊:向隊列添加元素
            出隊:從隊列中刪除元素
            2.隊列的特點
            先進先出(FIFO)(先入隊的元素先出隊,后入隊的元素后出隊)。
            3.存儲結構
            順序隊:使用順序存儲結構的隊列
            鏈隊:使用鏈式存儲結構的隊列
            (二)隊列的表示和實現
            1.鏈隊列(隊列的鏈式表示)
            (1)鏈隊列的結構
            鏈隊列一般需要兩個指針,分別是隊首指針和隊尾指針,其中隊首指針front 指向鏈表的表頭,隊尾指針rear 指向鏈表的表尾,如下圖所示:
            (2)循環隊列空狀態和滿狀態的判別
            ①設一個標志用來標記隊列是空還是滿
            比如,定義一個變量count 用來記錄隊列中元素個數,當count==0 時隊列為空,當count= MAXSIZE(MAXSIZE 為已定義的常量,用來表示隊滿時元素的個數)時隊列為滿。
            ②常用的判滿、判空條件
            隊滿條件為:(s.rear+1) mod maxsize==s.front
            隊空條件為:s.rear==s.front
            三、時間復雜度總結
            第五部分數據庫技術
            一、關系模型
            (一)關系
            —個關系就是一張二維表,每個關系有一個關系名。Access 中,一個關系存儲為一個表,具有一個表名。
            (二)域
            屬性的取值范圍稱為該屬性的域。
            (三)屬性
            關系中的每一列即為一個屬性,每一個屬性起一個名稱即屬性名。
            (四)候選碼
            也稱為候選關鍵字,是指表中能夠唯一標識一個元祖的屬性或屬性組合。
            (五)主碼
            也稱主關鍵字、主鍵。若有一個表中有多個候選碼,可以指定其中一個為主碼。
            (六)外碼
            也稱外部關鍵字、外鍵。如果表中的某個屬性不是表的主碼,而是另一個表的主
            碼,則該屬性稱作外碼。
            (七)元組
            關系中的一行數據總稱為一個元組。一個元組即為一個實體的所有屬性值的總稱。一個關系中不允許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元組。
            (八)關系模式
            1.描述
            關系名(屬性1,屬性2,……,屬性n)
            2.實例
            學生(學號,姓名,年齡,性別,系名,年級)
            二、關系的完整性
            (一)實體完整性
            實體完整性規定,任一候選碼的任何屬性都不能為空,而不僅僅是候選碼整體不能為空。
            (二)參照完整性
            參照完整性是對關系之間引用數據的一種限制,要求關系中不允許引用不存在的實體。
            (三)用戶定義的完整性
            除上述兩類完整性約束外,任何數據庫系統都會有一些自己特殊的約束要求,例如年齡不能大于60,夫妻的性別不能相同等。
            三、范式
            (一)第一范式(1NF)
            在關系R 中,要求每個屬性值都是不可再分的,則該關系滿足第一范式,記作:R∈1NF。
            (二)第二范式(2NF)
            如果某關系R 滿足第一范式,而且它的所有非關鍵字屬性都完全依賴于整個主關鍵字(不存在部分依賴),則該關系滿足第二范式,記作R∈2NF。
            (三)第三范式(3NF)
            如果某關系模式R 滿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個非主屬性都不傳遞依賴于任何關鍵字,則滿足第三范式,記作R∈3NF。
            (四)BCNF
            關系模式R∈1NF,若F 的任一函數依賴X→Y(Y ? X)中包含了R 的一個碼,則稱R∈BCNF。
            (五)第四范式(4NF)
            如果關系模式R∈1NF,對于R 的每個非平凡的多值依賴X→→Y(Y ? X),X 都含有碼,則稱R 是第四范式,即R∈4NF。第六部分信息新技術
            一、大數據
            (一)大數據的概念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大數據(Big Data)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規的數據庫工具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
            (二)大數據的特征
            大數據帶給我們的三個顛覆性觀念轉變:是全部數據,而不是隨機采樣;是大體方向,而不是精確制導;是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大數據有5 個特征,分別是:
            1.數據量大(Volume)
            收集和分析的數據量非常大,從TB 級別,躍升到PB 級別。
            2.數據類型繁多(Variety)
            大數據來自多種數據源,數據種類和格式日漸豐富,如網絡日志、視頻、圖片、地理位置信息等,多類型的數據對數據的處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數據價值密度低(Value)
            隨著物聯網的廣泛應用,信息感知無處不在,信息海量,但價值密度較低,如何通過強大的機器算法更迅速地完成數據的價值“提純”,是大數據時代亟待解決的難題。
            4.數據處理速度快(Velocity)
            這是大數據區別于傳統數據挖掘的顯著特征,需要對數據進行實時的分析。
            5.數據真實性(Veracity)
            大數據中的內容與真實世界中的發生的事件息息相關,研究大數據就是從龐大的網絡數據中提取出能夠解釋和預測現實事件的過程。
            (三)大數據的結構類型
            大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越來越成為數據的主要部分。據IDC(互聯網內容提供商)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中80%的數據都是非結構化數據。
            1.結構化數據
            包括預定義的數據類型、格式和結構的數據。如:關系數據庫中的數據。
            2.半結構化數據
            具有可識別的模式并可以解析的文本數據文件。如:XML 數據格式文件。
            3.非結構化數據
            沒有固定的數據結構,通常用于保存不同類型的文件。如:圖片、音頻和視頻。
            二、云計算
            (一)云計算的特點
            超大規模、虛擬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擴展性、按需服務、極其廉價、潛在的危險性。
            (二)云計算的服務形式
            1.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將計算和存儲以授權服務形式提供,核心是將某一或某幾個數據中心的計算/存儲資源虛擬化,以靈活劃分資源。
            2.平臺即服務(PaaS)
            把開發環境作為服務來提供,使開發者不用關心后臺大規模服務器的工作細節,給開發者提供一個透明安全、功能強大的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
            3.軟件即服務(SaaS)
            它是一種通過Internet 提供軟件的模式,用戶無需購買軟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 的軟件,來管理企業經營活動。
            三、物聯網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將人類生存的物理世界網絡化、信息化,將分離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間有效互連,代表了未來網絡的發展趨勢與方向,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的一種聚合性應用與技術提升。
            物聯網的最終目的,是為人類提供更好的智能服務,滿足人們的各種需求,讓人們享受美好的生活。
            物聯網包括物聯網感知層、物聯網網絡層、物聯網應用層,
            (1)感知層
            數據采集與感知主要用于采集物理世界中發生的物理事件和數據,包括各類物理量、標識、音頻、視頻數據。物聯網的數據采集涉及傳感器、RFID、多媒體信息采集、二維碼和實時定位等技術。
            (2)網絡層
            實現更加廣泛的互聯功能,能夠把感知到的信息無障礙、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進行傳送,需要傳感器網絡與移動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經過十余年的快速發展,移動通信、互聯網等技術已比較成熟,基本能夠滿足物聯網數據傳輸的需要。
            (3)應用層
            應用層主要包含應用支撐平臺子層和應用服務子層。其中應用支撐平臺子層用于支撐跨行業、跨應用、跨系統之間的信息協同、共享、互通的功能。應用服務子層包括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電力等行業應用。
            (4)公共技術
            公共技術不屬于物聯網技術的某個特定層面,而是與物聯網技術架構的三層都有關系,它包括標識與解析、安全技術、網絡管理和服務質量(QoS)管理。

           
          熱門標簽:

          最新推薦

          銀行招聘網

          東吳教育 · 銀行考試官方微信

          + 立即關注

          熱門招聘關注查看 備考干貨關注查看 實時互動關注查看

        2. 官方微博 +關注
        3. 備考交流群 +加入
        4. 微信備考群 +加入
        5. 銀行招聘信息發布網站 銀行招聘網 CopyRight 2004-2019 南京東吳教育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地圖 蘇ICP備15008912號-5

        6.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