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 銀行從業資格 > 個人理財 > 2011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個人理財》重點記憶

          2011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個人理財》重點記憶

          發布時間:2011-08-01 23:41   來源:個人理財 查看:打印  關閉

          重要提醒:本網站所發布內容為轉載資訊,供您瀏覽和參考之用,請您對相關內容自行辨別及判斷,本網站對此不承擔任何責任。凡私自告知添加聯系方式、保證無條件入職、收取各種費用等信息,請保持高度警惕,防止上當受騙造成各種損失。

          銀行招聘考試備考資料

          2011銀行從業考試《個人理財》重點記憶

            1、金融衍生工具的特征是什么?

            答:金融衍生工具的特性表現在:(1)可復制性。可根據市場和客戶的需要定制出具有不同支付特征的產品,只要掌握了衍生工具的定價和復制技術,就可以較隨意地分解、組合,根據不同的市場參數設計不同的產品。(2)杠桿特征。由于允許保證金交易,交易主體在支付少量保證金后就簽訂衍生交易合約,利用少量資金就可以進行名義金額超過保證金幾十倍的金融衍生交易,產生“以小搏大”的杠桿效應。同時,高杠桿比例的特點放大了金融衍生工具的風險。

            2、有哪些經濟主體進行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

            答:金融衍生工具有四類交易主體:套期保值者、投機者、套利者和經紀人。(1)套期保值者,又稱風險對沖者設為首頁,他們參與金融衍生工具的目的是減少未來的不確定性,降低甚至消除風險。(2)投機者。投機者的直接目的是謀取利潤,即賺取遠期價格與未來實際價格之間的差額。(3)套利者。套利者通過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市場進行交易,獲得無風險的套利收益。套利又分為跨市套利、跨時套利和跨品種套利,在不同地點市場上套作,或在即期、遠期市場上和不同品種間套作,以獲取無風險收益。(4)經紀人。經紀人主要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信息、信譽和技能,以促成交易、收取傭金為目的,擔任交易商和客戶的中介。在交易所市場的交易活動中,貨幣經紀商也經常受客戶委托或集合客戶的資設為首頁金,以自身名義參與交易。

            3、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方式是什么?

            答:衍生金融市場的交易組織方式為交易所交易和場外交易。(1)交易所交易,即場內交易。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所是一種有組織的市場,它是從事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交易者,依據法律所組成的一種會員制的團體組織。交易所僅提供交易的場所與設備、制定規章制度、充當交易的中介和仲裁人,它本身不直接參與交易,不具營利性。交易所最基本的職能是為交易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在交易所內,經批準的會員,按一定的交易規章對易行為進行管理,對爭端加以解決。(2)場外交易。場外交易無固定的場所,由交易者和委托人通過電話和電腦網絡直接進行。近年設為首頁來,由于交易規則簡單,交易清算便捷,場外市場交易的發展速度大大快于交易所交易,并成為衍生工具交易的主要場所。

            4、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功能是什么?

            答:(1)轉移風險。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動創造出轉移風險的合理機制。套期保值是衍生金融市場的主流交易方式,交易主體通過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實現對持有資產頭寸的風險對沖,將風險轉移給愿意且有能力承擔風險的投資者,同時也將潛在的利潤轉移了出去。

            (2)價格發現。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中,市場主體根據市場信號和對金融資產的價格走勢進行預測,進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大量的交易,形成了衍生金融產品基礎的金融產品的價格。

            (3)提高交易效率。在很多金融交易中,衍生品的交易成本通常低于直接投資標的資產,其流動性(由于可以賣空)也比標的資產相對強得多,而交易成本和流動性正是提高市場交易效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許多投資者以衍生品取代直接投資標的資產,在金融市場開展交易活動。(4)優設為首頁化資源配置。金融衍生工具市場擴大了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從而擴大了金融服務的范圍和基礎金融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一方面,衍生金融產品以基礎金融資產為標的物,達到了為金融資產避險增值的目的;另一方面,衍生金融市場是從基礎金融市場中派生出來的,衍生設為首頁金融工具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基礎金融資產價格的預期,有利于基礎金融工具市場價格的穩定和金融工具的流動性。

            5、什么是外匯?

            答:外匯是一種以外國貨幣表示或計值的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通常包括可自由兌換的外國貨幣和外幣支票、匯票、本票、存單等。廣義的外匯還包括外幣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做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1)外國貨幣,包括紙幣、鑄幣;(2)外幣支付憑證,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郵政儲蓄憑證等;(3)外幣有價證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股票等;(4)特別提款權;(5)其他外幣資產。

            6、怎樣衡量債券的收益?

            答:名義收益率、當期收益率、到期收益率

            名義收益又稱票面收益率是有價證券票面所載的利率。如果,有價證券的每年收益(75)除以票面金額(1000)而得百分率為7.5%。

            票面利率=每年收益(利息收入)/面值

            票面收益率實際上就是債券的發行利率

            當期收益率又稱直接收益率、息票率。是債券票面所列的利息與買進債券的價格的比率,其計算方法如下:

            當期收益率=每年收益/市場價格外語學習網

            一張面額100元的債券。票面年利率為8%,發售價格為95元,期限1年,則:

            當期收益率=100×8%÷95×100%=8.42%

            到期收益率,又稱最終收益率、實際收益率。不但考慮有價證券的購買(市場)價格與市場價格(面值),還要考慮持有證券至到期還本后的收益率。因此最能反映投資者的實際收益率。它是用來衡量債券持有者將債券保設為首頁存到還本期滿時能得到的實際收益的指標。

            到期收益率有簡單計算法和復利計算法。到期收益率簡單計算法是:從債券認購日起至最終償還日所能得到的利息與償還差益差損之和與投資本金之比得到,計算公式為:

            到期收益率=[年利息+(債券面值-購買價格)÷償還年數]÷購買價格×100%

            投資者A以14元1股的價格買入X公司股票若干股,年終分得現金股息0.90元,計算投資者A的股利收益率。(B)

            A.5.96%

            B.6.43%

            C.8.98%

            D.5.08%

            注:收益率是=0.9/14×100%=6.43%

            7、債券的風險有哪些?

            答:債券投資的風險因素有:價格風險、再投資風險、違約風險、債券贖回風險、提前償付風險和通貨膨脹風險。

            價格風險也叫利率風險,是指市場利率變化對債券價格的影響。債券價格與利率變化成反比。當利率上漲時,債券價格下跌。對于在到期日前轉讓債券的投資者來說,利率上漲引起的債券價格下跌會減損投資人的資產收益。債券的到期時間越長,利率風險越大。

            再投資風險,也是由于市場利率變化而使債券持有人面臨的風險。當市場利率下降,短期債券的持有人若進行再投資,將無法獲得原有的較高息票率,這就是再投資風險。利率風險和再投資風險是此消彼長的關系。投資者可以依據債券的這種價值特性制定投資策略。

            違約風險又稱信用風險,是債券發行者不能按照約定的期限和金額償還本金和支付利息的風險。違約風險一般是由于發行者經營狀況不佳、財務狀況惡化或信譽不高帶來的風險,不同發行者發行的債券的違約風險不同。一般來說,國債的違約風險最低,公司債券的違約風險相對較高。公司債券的違約風險一般通過信用評級表標示。有的債券契約賦予發行人在到期日前全部或部分贖回已發行債券的權利。這項權利使發行人可以在特定時期將債券贖回,再以更低的利率籌集資金。對于投資者來說,贖回條款有三項不利:①附有贖回權的債券的未來現金流量不能預知,增加了現金流的不確定性;②因為發行人可能在利率下降時贖回債券,投資者不得不以較低的市場利率進行再投資,由此蒙受再投資風險;③由于贖回價格的存在,設為首頁附有贖回權的債券的潛在資本增值有限。同時贖回債券增加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從而降低了投資收益率。為此,可贖回債券往往規定有贖回保護期,在保護期內,發行人不得行使贖回權。常見的贖回保護期是發行后的5到10年。提前償付是一種本金償付額超過預定分期本金設為首頁償付額的一種償付方式。提前償付風險類似于贖回風險。如果利率下降,債券的提前償付就會使投資者面臨再投資風險。對于中長期債券而言,債券貨幣收益的購買力有可能隨著物價的上漲而下降,從而使債券的實際收益率降低,這就是債券的通貨膨脹風險。發生通貨設為首頁膨脹時,投資者投資債券的利息收入和本金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價值折損。

            債券的風險包括(ABCDE)

            A.信用風險

            B.市場風險

            C.再投資風險

            D.購買力風險

            E.變現能力風險

          分享到:

          Back to Top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