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頁 > 銀行新聞 > 行業新聞 > 用金融發展成果傳遞正能量

          用金融發展成果傳遞正能量

          發布時間:2014-01-02 14:29  來源:行業新聞 查看:打印  關閉
          銀行招聘網(www.0594zp.com)溫馨提示:凡告知“加qq聯系、無需任何條件、工作地點不限”,收取服裝費、押金、報名費等各種費用的信息均有欺詐嫌疑,請保持警惕。
          2017年銀行校園招聘網申模擬系統是全國首個網申智能評分系統,幫你網申通過率提高5倍
          點擊參加

            用金融發展成果傳遞正能量

            用金融發展成果傳遞正能量

            ——訪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

            本刊記者 賈瑛瑛

            記者:近年來,我國國有大型銀行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和我國經濟增長速度的適度調整,仍保持穩健發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經營業績。請您結合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談談我國大型銀行的發展經驗。

            王洪章:在過去的幾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銀行業保持了健康發展的勢頭,在國際金融秩序混亂、金融風險集中暴露的嚴峻形勢下,仍能做到獨善其身,向社會傳達了正能量。我認為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中央的堅強領導。中央適時提出銀行業要加強金融監管,正確處理加快銀行業發展與防范風險的關系,嚴格控制金融風險,促進合規經營,確保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加強對國際監管標準的研究和采用,從理論上探討“大而不倒”的命題,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正確研判形勢,管好自身,在應對金融危機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二是履行社會責任。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支持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責任。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異常艱巨復雜的情況下,銀行業堅持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支持有效益的經濟增長,嚴控“6+1”產能過剩行業的貸款,嚴控政府融資平臺和房地產信貸增長,對嚴格控制的行業實行“名單制”管理。

            三是不斷完善治理結構。為適應市場形勢轉變,國有大型銀行最終改革取向是市場化改革,在此基礎上,不斷建立和完善與法人治理有關的各項制度,實現董事會、監事會、高管層科學規范履行職責,既發揮各自作用,又做到互為補充。對經營體制、信貸、資金管理政策和審批機制適時進行調整,有效控制大行風險。不斷完善考核機制,落實責任制。通過一系列措施,增強了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四是適時調整發展戰略。隨著經濟主體的多元化,客戶需求的多樣化,對銀行金融產品、服務的需求日趨增加,銀行原有的服務方式已遠遠不能適應,供應的產品也無法滿足客戶要求。再加上國內企業“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銀行全球金融服務能力明顯不足。在此情況下,銀行業認真研判形勢,加緊發展戰略研究、經營轉型研究和經營機制再調整。

            記者:建設銀行成立之初,小平同志曾專門批示:“建行是為國家把大門的。”如今,建設銀行成立近60年來,從當初的專業銀行到現在位居世界前列的大型國有控股商業銀行,始終處在改革發展的前沿。建設銀行的歷史性變化得益于改革推動,新形勢下建設銀行的發展戰略如何定位和推進?

            王洪章:建設銀行在金融體制改革和發展中,也始終走在中國金融現代化進程的前列。建設銀行于1954年成立,先后經歷了財政的撥款部門、專業銀行、商業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上市公司等不同發展階段,如今已成為一家擁有30多萬員工、管理14萬億元資產、服務數億客戶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成為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上市金融機構。當初因國家經濟建設而生,現在因國家經濟發展而興,特別是經過2005年的改制上市,資產規模在不到10年間再造了5倍之巨,利潤增長速度平均20%以上,不良貸款率逐年降低,全球市值排名前列。隨著國家提出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建設銀行作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要求,堅持深化改革,努力實現改革的新愿景、新目標,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主體地位,站在全面深化的前沿。

            在科學發展的戰略設計中,2011年,建設銀行結合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提出了五年的發展目標。2012年初,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明確了“綜合性、多功能、集約化”的戰略定位。其所以把這三個方面作為建設銀行實現新發展的戰略選擇,是基于現實問題與未來戰略的思考。現實問題是,如何繼續發揮國有大型銀行存、放、匯的傳統優勢業務,保持銀行傳統業務主業的領先地位。未來戰略是,大力發展信托、保險(放心保)、基金、租賃、投行以及證券、期貨、資產管理等跨界業務,加快綜合化經營布局,在提升集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的同時,提升綜合競爭能力。主要路徑是,做大做強各類專業化子公司,努力形成包括海外機構在內的市場互為依托、業務互為補充、盈利模式多元、風險分散可控的經營格局。這一戰略要求我們調整服務方式,瞄準客戶日益豐富、日趨多元的金融需求,拓展新興戰略性業務,以投資銀行、私人銀行、電子銀行、消費金融等方式,實現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功能選擇,引領客戶需求升級。這一戰略更要求要有系統完備、運營規范、風險可控的機制和制度體系,適應市場需求的運營體系和組織架構體系,確保全行集約高效、穩健協調發展。這一戰略是建設銀行深入分析研判國際和國內形勢、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正確選擇,也是建設銀行轉變發展方式、實現經營轉型,實現國內最佳、國際一流現代化商業銀行的具體實踐。

            記者:股份制改革后,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大型銀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也由此具備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基礎和能力。請您談談建設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的舉措和成效。

            王洪章:銀行的健康發展與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息息相關,幾十年的持續改革與發展效果表明,銀行發展和實體經濟的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除個別年份外,我國經濟始終保持8%以上的增長速度,極大地促進了銀行業的發展。以建設銀行的數據為例,截至2013年6月末,建設銀行資產總額達到14.86萬億元,實現凈利潤1199.64億元,增長12.65%。不良貸款率為0.99%,資本充足率為13.34%,始終保持著同業領先地位。在英國《銀行家》2013年世界1000強銀行排名中位列全球第5位,在美國《福布斯》雜志2013年全球2000強上市企業排行榜中位居全球第2位。建設銀行的發展不是孤立的,經過近幾年的深化改革,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建設銀行僅是整個銀行業的縮影。強大了的銀行業又成為了支持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從整個銀行業情況看,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和成效前所未有。

            一是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增長。2012年,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我國銀行業總資產占GDP的比例達257%,比2002年提高3成多;銀行貸款占GDP的比例為130%,比2002年提高近14個百分點(即每1元GDP有1.3元的貸款支持),不僅遠高于發達國家70%~80%水平,也高于新興市場國家的水平。

            二是加大對固定資產的投資。截至2012年底,我國主要金融機構本外幣工業中長期貸款余額達6.34萬億元。近十年來,我國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高達50%左右,推動我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增長24.9%,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中最為突出的一駕“馬車”。

            三是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用于小微企業貸款余額達14.77萬億元,占全部貸款余額的21.95%。建設銀行依托大銀行網點普遍的資源優勢累計為18萬戶小企業發放1.9萬億元信貸資金,為200多萬個小微企業提供結算服務,超過全國小微企業總數的20%。

            四是“三農”金融服務明顯改善。2012年底,全國銀行涉農貸款17.63萬億元,余額接近2007年的三倍。建設銀行涉農貸款余額達1.3萬億元,同比增長21.43%,占全行貸款的17.92%。各大型商業銀行通過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增加農村服務網點,使許多地方農民“人不出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現代金融服務。

            五是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截至2012年底,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5家大型商業銀行文化產業貸款余額達4288.9億元,同比增長25%。銀行業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和服務行業等信貸投放力度明顯加大。

            當前,國家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城鎮化的全面推進,對銀行金融服務又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給銀行發展帶來廣闊的市場空間。2013年9月底成立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增添新的發展動力。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5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已獲準成立自貿區分行。這使大型商業銀行在經濟改革的最前沿發揮著先導作用,在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為客戶提供創新金融服務中煥發出了新的生機活力。

            記者:我們看到,近年來,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大型商業銀行“走出去”正在提速。您對于建設銀行發展海外業務方面有哪些設想?

            王洪章:近年來,中央要求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增強服務業出口能力,擴大對外投資,2013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儲蓄余額達40多萬億元,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升級需求,正在給中國經濟帶來強勁動力。企業“走出去”方興未艾,經濟利益日益全球化,推動著國內大型商業銀行提供全球跨界金融服務,形勢逼人,商業銀行海外布局的步伐在逐步加快。目前,建設銀行共設有17家一級海外分行和銀行子公司,海外機構網點達70多個,覆蓋全球近20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機構資產總額達6400億元,年均增速達31%,海外員工年增速近20%,海外機構人民幣存款和5年前比增加了16倍,結算量增加了200%。目前,建設銀行已制定了五年海外發展規劃,未來海外發展重點之一是完善全球機構網點布局,通過自設與并購、投資參股等方式提高全球服務能力,在海外業務發展方面,做強亞太地區,擴展歐美網絡,開拓新興市場。到2015年,基本完成在北美、中東、東南亞及南亞、拉美、非洲和歐洲等目標市場的布點。

            伴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建設銀行近年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建設銀行已經為6000多家企業辦理跨境人民幣業務5600多億元。為海外客戶開立了2500多個以人民幣計價的賬戶,累計辦理人民幣結算業務達1000多億元。目前的產品和服務已從最初貨幣貿易人民幣結算,擴大到人民幣結算、非貿易項下的人民幣結算、人民幣對外直接投資、人民幣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購售、境外人民幣衍生產品等。二是在海外人民幣流轉方面,建設銀行作為存款吸收者、債券發行者、投資者和代理人,在支持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中主動發揮作用。通過開辦人民幣結算業務,加大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力度,提升服務水平,在人民幣國內國際雙向流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預計到2015年,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占進出口的比重將超過20%,人民幣貿易與投資衍生出來的結算市場容量將接近9萬億元,相應的融資需求接近2萬億元,海外人民幣債券規模可達到6400億元,人民幣FDI規模將超過5000億元。建設銀行將抓住這一機遇,尋找匯率改革的機會,努力提高人民幣海外產品創新能力,為企業“走出去”、國際貿易發展和人民幣國際化提供助力。

            記者:在宏觀經濟下行、金融活動日趨復雜和龐大的情況下,風險防控將成為銀行最關鍵的核心競爭力。建設銀行如何在復雜形勢下,有效提升抵御風險能力?

            王洪章:穩健駛得萬里船。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各大商業銀行資產質量總體穩定、風險總體可控。經過近七年的風險管理體制建設和完善,建設銀行專業、專注、全員風險管理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三道防線、四道門檻”的風險管理體系已基本形成。為更好地適應外部經濟形勢與市場競爭要求,目前建設銀行正在從過去更多地強調垂直的風險管理體制,向強調各級經營機構對本層級經營風險管控負責轉變,從過去更多地強調風險獨立管控,向同時兼顧效率與風險轉變。為了實現風險早發現、早處置,建設銀行建立完善了全面風險管理責任制,明確境內外各分行、各業務條線、集團并表范圍內各附屬機構,對所轄風險防控負全面責任,負責所轄區域、客戶、產品、服務、制度、流程、系統、人員等風險的排查、化解、處置、報告、問責等工作。各級機構和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所轄風險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其他負責人根據分工,對職責范圍內的風險防控負主要領導責任,崗位經辦人員對各自職責范圍內的風險防控負直接責任。嚴格按照總行“三個不放過”的要求即違規原因未分析透不放過、責任人未嚴肅追究不放過、堵塞漏洞措施不到位不放過,堅持對案件從“作案人責任、經辦責任、管理責任、領導責任”四個層次進行問責,及時發現風險、控制風險和處置風險,確保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

            記者:2013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快速推進,將對銀行利潤空間帶來一定程度的沖擊。面對新形勢下經營發展環境的變化,請您談談當前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王洪章:利率市場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目前改革的重點,將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短期內銀行將面臨存貸款利差縮小、盈利水平下降、競爭加劇的壓力,風險的復雜性和關聯性也將相應上升。近年來,建設銀行高管團隊在海外國家路演中,一些中介機構和投資者質疑我國未來經濟增長能力,質疑中國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和資產質量。對此,我們并不認同,因為銀行業整體風險可控。另外,更重要的是,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城鎮化的重要階段,經濟基本面長期向好的趨勢并沒改變,未來中國經濟可能會較長期處于7%~8%這一增長區間。因此,中國經濟發展整體平穩帶來的利好,必將帶動銀行業資產質量的整體穩定。對此,我們應當充滿信心。

            從當前我們面臨的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金融形勢上看,銀行業的挑戰和機遇并存,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中國銀行業正處于戰略調整和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在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加快的形勢下,銀行業主要面臨著五個方面的挑戰:一是經濟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加快,對以貸款為主的盈利模式和信貸資產質量提出的挑戰;二是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以利差為主的盈利模式提出的挑戰;三是金融監管更趨嚴格,對銀行盈利和資本管理能力提出的挑戰;四是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改革,對海外業務服務能力提出的挑戰;五是信息網絡化對銀行適應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的能力提出的挑戰。面對挑戰,包括建設銀行在內的各家大型銀行已經開始研究并著手準備,我們將抓住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升級轉型所蘊含的戰略機遇期,進一步加快結構調整和經營轉型,強力推動新興業務和海外業務,增強發展動力和變革的信心,以持續健康的發展建設國際一流銀行,以良好的業績回饋社會和股東。

          分享到:

          熱評話題

          Back to Top
          中国亚洲呦女专区